织带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织带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创新五金扶贫模式重力书写脱贫攻坚安居样本珠海

发布时间:2020-10-18 16:32:38 阅读: 来源:织带厂家

创新“五金”扶贫模式重力书写脱贫攻坚“安居样本”

路通了,屋亮了,环境也美了……安居区横山镇打鼓村这个偏远的贫穷村,因为扶贫攻坚,发生了喜人变化,通村水泥公路笔直宽阔,山坡上生态柠檬、香桂种植示范基地初具规模,村里易地扶贫搬迁户“拎包”入住喜迁新居……

打鼓村的变化是安居区82个贫困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让全面小康属于每一个安居人”,成为全区上下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安居区把精准扶贫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按照“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的工作要求,聚焦“六个精准”,创新“五个一”模式,不断探索拓宽脱贫攻坚的新路径。

创新“五金”扶贫模式贫困群众脱贫不愁

“今年卖中药材就挣了5000多块,钱都揣到包里了!”日前,安居区步云乡筒竹湾村村民倪兴付正在地里忙活,说起发展中药材种植给自己带来的收益,倪兴付高兴得合不拢嘴。

2016年,在广东打工多年的倪兴付因为身体原因回到了家乡,不久便在村里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带动下,种了3分地的白芨和其他药材。“今年只卖了8公斤白芨头就挣了3690块,剩下的大头还在地里……”倪兴付笑着告诉记者。如今,他将长起来的白芨苗进行了分栽,面积也从3分地扩大到了1亩2分地。村里跟他一样主动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还被兑现了奖补资金14万元。

而依托这一产业项目,筒竹湾村摸索出了“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产业发展、就业务工、政策奖补”的增收模式,力图让村民通过“租金、股金、现金、薪金、奖金”相结合的“五金”模式脱贫致富。

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的模式,筒竹湾村鼓励贫困户利用小额信贷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入股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98户农户(其中全村63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了合作社)以土地或资金入股的方式成为了合作社的会员,入股土地132亩,入股资金(小额信贷、产业发展基金等)89.6万元,每年保底实现分红收入9.28万元。

而产业发展也催生着村里就业岗位不断增加。截至目前,筒竹湾村在家参与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主的种养业就业务工3000人次,其中贫困户就业务工1600人次。

丁忠说,通过推行“五金”模式,该村63户贫困户201人可实现年收入185万余元,实现年纯收入115万余元,人均纯收入可达5700元以上。

今年5月3日,市委主要领导来安居区步云乡筒竹湾村验收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对该乡推行的“五金”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现在,全区脱贫村都在推广“五金”模式。

民考官拉近群众与干部距离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务村(居)务公开,提升党员群众满意度,安居区在贫困村试点开展村“两委”述职恳谈会取得较大反响和成效后,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区各村(社区)全面推广,让党员群众更加了解村(社区)“两委”工作开展情况,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

干部行不行,脱贫路上论输赢;工作好不好,群众评议见分晓。安居区保石镇石湾村和二黄沟村是今年的脱贫摘帽村,两村相邻,沿着新修通的联村公路驱车往返,只需10多分钟。去年11月17日下午,两个村的群众早早来到各自的村级活动阵地,等着为各自的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打分”。

当天,保石镇在这两个贫困村开展了脱贫攻坚述职恳谈会,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组面对面向群众述职,“晒”出一年来的工作举措、取得的成效,接受群众现场质询和评议。

“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做好规划,为今后的工作细化方法。”保石镇党委书记陈才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老百姓全方位了解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倒逼帮扶干部主动作为,敢于亮短板,抓好问题整改。

这不仅是扶贫干部的一场“考试”,更是他们对群众的承诺。

现在,全区脱贫村在年底时都将举行恳谈会,面对面说问题、谈举措,进一步拉近了干群距离。

配齐法治村官 懂法的“明白人”越来越多

近日,横山镇向竹村委会办公室一片热闹,农民夜校如期举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培训的是《民事诉讼法》《合同法》等内容,来自横山人民法庭的“法治村官”夏刚正通过实实在在的案例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

“法治村官”身负重任,不仅要把群众急需的法律服务带到贫困村,还将把现代法治理念根植到群众心里,转变为法治行动。

2016年以来,安居区以“一村一法律顾问”为契机,在贫困村配备“法治村官”,在全区471个村、53个社区形成了“5+3”工作格局。法律顾问、法治村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加强定期开展“法律进乡村”,让“法”渗到每村每户每个人心里。同时,加强法律服务,鼓励和号召群众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正当权益,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目前,共培养法律明白人300余人。

据介绍,安居区在每个贫困村有1名责任领导、1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1个驻村工作组、1名驻村农技员和1个帮扶企业、1名金融村官的“5+2”帮扶力量基础上自加压力、改革创新,按照“一贫困村一‘法治村官’,兼顾工作地、出生地”原则,选派82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干部积极投身建档立卡贫困村建设,切实强化法治保障服务脱贫攻坚,全面实现82个贫困村“法治村官”全覆盖,着力构建起“5+3”帮扶大格局。

法治村官都全部到位,他们将通过坝坝会、广播会、农民夜校等载体和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返乡走亲 干群越走越亲

去年6月以来,安居区根据出生地、成长地或姻亲关系,选派3400余名机关人员,到基层471个行政村、53个社区开展“驻村连心、返乡走亲、联系结亲”活动。

“在全区开展‘驻村连心、返乡走亲、联系结亲’活动是区委创新基层治理的一次有益探索,目的就是要让全区各级干部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到基层,深入群众中去,和群众连心,与群众结亲”,安居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光辉说。

2016年,张勇带着回乡创业的信心,决定在村里种植香桂,没想到种植香桂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由于当地的土壤条件不好,属于红土带粘性,张勇种在地里的香桂幼苗多数没存活下来,这让才开始创业的他备受打击。

2017年6月,安居区深入开展“驻村连心、返乡走亲、联系结亲”活动,13名“返乡走亲”干部组成的工作组走进观音堂村,李文正就属于“返乡走亲”其中一员。

从村里走出的李文正深知村里多年来因缺乏支柱型产业带来的贫困,于是主动找到张勇,帮助其解决香桂基地遇到的问题。

“当时去基地查看了情况,发现幼苗存活率只有一半多。”李文正说,他前后花了1个月时间,找到安居农业局、林业局等多个部门协调,把张勇种植香桂遇到的困难摆上桌面,机关单位得知情况后,专门派专家去到种植基地进行情况收集、分析,并对土壤进行改良。

如今,张勇的香桂基地生机盎然,部分已经挂果。

眼下,全区3400名机关干部和李文正一样,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农村开展“返乡走亲”,帮助村里作宣讲、解难题、办实事、谋发展。

干部下乡后,不仅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还要给予群众精神上的帮助。走进观音堂村1组王一珍老人家里,屋外宽敞的院坝,屋里干净明亮。王一珍紧紧拉着杨军的手,“谢谢你们经常过来问寒问暖,我想到儿子和老伴去世的事情很痛苦,想到你们对我的关心我又感到很幸福。”王一珍老人眼里泛着泪光。

“78岁的王一珍是村里的孤寡老人,老伴和儿子都患病去世,剩下她和孙子相依为命,如今孙子已经二十多岁,常年在外务工,只剩下王一珍老人留守在家。”王一珍老人作为横山镇纪委书记杨军的结亲帮扶对象,杨军每个月都要去到她家里看望老人两三次。“平常陪老人聊聊天,问问她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尽量让她在精神上不再感到孤单。”

群众得益的同时,企业也不例外。安居镇好女婿食品有限公司,2016年11月从新桥镇搬到高滩坝村落户。2017年6月,高滩坝村召开“返乡走亲”座谈会,会上公司总经理肖勇向干部提出几个厂里目前遇到的难题。不到一周,返乡走亲工作组便帮忙解决了问题。

“开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想不到问题提上去后,一个星期不到,领导亲自过来了解情况、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肖勇有些激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领导会帮助我们这种小型企业,现在公司的问题都帮我解决了,私下还经常打电话关心我还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

返乡走亲,真正做到了把群众冷暖记在心中,为群众干实事。

(全媒体记者 曾晓梅)

建筑设计院

洗衣房设备

麦吉丽